第14章:丫鬟到太后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何晓畅      更新:2019-10-20 06:12      字数:2117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通州城漷县遭受虫害,颗粒无收,很多人携家带口纷纷往京城而去,以求得活命,有一位叫做李伟的泥瓦匠也加入到这个阵列中。京城里本来就生活艰难,加上涌进这么多流民,可想而知李伟一家想在京城里立足该有多么艰难。李伟每天拖家带口找主家做工,他的老婆、女儿和小儿子在一旁帮忙。此时他的女儿12岁,儿子才5岁。三年后由于家里人口多,主家不想养这么多白吃米饭的人,所以就辞退了李伟。生活无着的李伟,将他的女儿李彩凤卖到裕王府,当了一名使唤丫头。

此时的李彩凤已经长到15岁,生的是天生丽质、楚楚动人,用现在的话来说,简直是肤白貌美气质佳的绝世美女。李伟卖女儿这一举动可以说是他这一辈子做的最为正确的一件事,他一生的荣华富贵从此开始。

嘉靖皇帝一生笃信道教,深得他信任的道士陶仲文告诉他长寿的第一秘诀便是“二龙不得见面”。在他的第一个儿子夭折之后,他对这个道士的话深信不疑,一连十几二十年,一直不肯见他的儿子裕王朱载垕,因为嘉靖皇帝害怕自己的儿子克自己。所以在这一二十年里,裕王生活的很痛苦,他做每一件事都很小心谨慎,生怕触碰到父亲敏感的神经。自从弟弟景王去世后,朱载垕作为法定的唯一继承人,当他无法得到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疼爱和信任后,他更加感到没有安全感。

为了减少父亲对自己的政治误会,*开始纵情纵欲。每天除了喝酒就是玩女人。当时裕王的正妃陈氏因为生过的儿子和女儿都夭折了,就再没有生育,所以当她知道裕王纵情*后,她也是极度容忍。古代和现代不一样,如果在现代,哪位老公敢到外面找女人,那面临的结果就是离婚或者娘家人拿着菜刀来砍头了。但在古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更何况是在王府里,哪怕作为王妃,她也是无法干预王爷的性事,因为在这个王府里,王爷就是至尊,谁都不能得罪他。陈王妃深知这个道理。

李彩凤进入裕王府里做使唤丫头后,裕王见过她几次,逐渐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因为陈王妃性格端庄沉稳、贤淑知礼,李彩凤也聪明伶俐懂得看颜色行事,时间一长就得到了陈王妃的信任和关照。她很快被陈王妃安排到裕王书房里当一名答应。负责料理纸笔墨砚并在裕王读书时陪侍在侧,这是一种级别很低的丫鬟,但是能在裕王旁陪侍,那也说明她日后被宠幸的几率增大很多倍。虽然裕王这样的王爷身边不缺女人,在他遍尝百草之后,女人要想讨得他的欢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李彩凤不一样,她并没有刻意去讨好裕王,她唯一想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但是裕王再也没有忍住对李彩凤的思念,在她进人裕王府的第三年,就为裕王生下第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成为万历皇帝的朱翊钧。两年后,她又为裕王生下第二个儿子,即是后来的潞王。凭着这两个儿子,李彩凤由一个卑微的宫女晋升为才人。裕王登基成为隆庆皇帝后,陈王妃被晋封为皇后,李彩凤则被晋封为皇贵妃。

隆庆皇帝由于长期纵情*,只在位短短的六年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年仅36岁,她的英年早逝对李贵妃刺激很大。当时李贵妃只有28岁,她儿子朱翊钧登基时只有10岁。朝廷进入了“主少国疑”的非常时期。当时隆庆皇帝安排高拱、张居正、冯保等几人做万历皇帝的顾命大臣,但这几人是面和心不和,可想而知李彩凤这位新皇帝的母亲内心该是多么的势单力薄。

放到现在,一个28岁的母亲正是打扮装嫩的年纪,但是我们的李太后她却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和极大的心理压力,她在选择高拱还是选择张居正的时候也是做了很长时间的考虑。在今天看来,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出息都要怪自己没有机遇,如果朱载垕不这么早死去,李太后也不会有这样来被迫展示自己的机会。

万历前十年的新政之所以能够迅速推开并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有李贵妃、张居正、冯保这样一个牢不可破的“权力铁三角”。其时朱翊钧尚小,凡由皇帝决定的事情,都由他的监护人李贵妃拍板定夺。此时的李太后害怕有人谈到主少国疑,而高拱随口的一句“皇帝还是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这句话也彻底激怒了李太后,从而给了张居正表现的机会。

在母亲的心里,她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所以母爱可以让一个女人极度自私,母爱也能让一个女人产生超常的智慧。将母爱融入政治,要么一塌糊涂,要么充满和谐。值得庆幸的是,李贵妃不但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严母。她将自己的这两个功能转植于两位信任的大臣。在小皇上面前,冯保近慈,张居正持严。两相配合,国事家事就显得井然有序。

正是因为自从李太后进入王府后与陈太后的关系一直很亲密友善,所以在后来上尊号的时候,李太后也是极力要求彼此平等。因为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母凭子贵,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那自己的地位肯定是至高无上,但是李太后心胸宽广,她知道姐姐这么多年与自己亲如姐妹,她感恩姐姐对她的提携与照顾,始终对这位姐姐保持尊重,她每天都会带着儿子去给陈太后请安,陈太后告诉李太后,你都已经是太后了,没必要这样,但李太后的回答是:“老辈子传下的规矩,在我手上不能改。”两人始终以姐妹相称。在明代,后妃之间这样的亲密无间,是难得的佳话。

正是由于李太后勤恳做事,礼貌待人,感恩戴德,善解人意,待事谨慎,参政不乱政,后世对她的评价才很高!她能够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女一步步成为太后,她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