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胡椒苏木折俸反映的社会和当代
作者:何晓畅      更新:2019-10-20 06:12      字数:1584

胡椒苏木折俸反映的社会和当代

提起胡椒苏木折俸,缘起小说《张居正》与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查询史料发现,胡椒苏木折俸实则是大明朝的俸禄政策中周全大局的措施之一,大明朝开朝后使用胡椒苏木这种当时昂贵的物种冲抵官员俸禄时有发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胡椒苏木折俸反映的当时社会以及对于当代有哪些启示?

且不说万历前些朝的胡椒苏木折俸,因为一下子也说不完。由于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朝的国势日渐衰弱,纵使有“弘治中兴”、“嘉靖中兴”等励精图治,然吏治瘫坏很久,国家经济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特别是嘉靖后期,严嵩专权,官吏贪墨成性,老百姓怨声载道。到隆庆即位,国家的财政已经严重赤字,这也成了隆庆皇帝的心病,因为隆庆皇帝在接手父亲留下的烂摊子时大明朝已经破败不堪,性善的隆庆帝于即位初,在保守改革派的领袖人物高拱的引导下,试图改革吏治、发展经济,但由于隆庆帝的性格犹豫加上身体有疾,逐渐丧失了对改革的信心,慢慢变得开始沉迷女色,最终皇位只坐了6年就驾崩了。

隆庆皇帝驾崩后,年不到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登基为帝,在高拱、张居正、冯保等人的簇拥下开始了万历新朝。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本被前任皇帝隆庆爱戴的高拱由于与内阁太监关系有害,在冯保、张居正、李太后的利益交涉后,最终高拱出局。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万历大改革”,这也是大明朝最后一次中兴,甚至是可以完全走向世界并且领导世界发展步伐,可惜后来的万历皇帝不成气候。

高拱出局后,张居正接任首辅。自古以来湖北人就有九头鸟之称,刚直的张居正大刀阔斧,实行一些列改革政策,这难免损害到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的利益,由此展开了清丈田亩等政策,虽然国家的税收有所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有所好转,但张居正成了利益被损害方的敌人、仇人,他们眼睛随时随地盯着张居正。

当时戚继光等将领还在沿海抗倭,光是抗倭事项就需要大笔银子,且不谈天灾人祸,所以大明朝的国库确实吃紧,这时户部尚书汇报已经无钱发放官员俸禄。这个消息一出,那些被损害利益者立马站出来弹劾张居正,说他贪墨、纵容手下贪墨、人品不好,反正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在皇太后的支持和皇帝的信任下,张居正还是打赢了这一仗。

最后在张居正的强压下,为了顾全大局,张居正规定所有在京京官全部以胡椒苏木折俸。当时胡椒苏木可是上等货,如果不是灾年,这货比黄金白银还值钱,但在灾年,这货就难以销售,特别是胡椒,保存周期短,又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必需品,所以很多官员纷纷反抗朝廷这一政策。

当然有一起有钱有势的官员,他们自然不在乎这一点俸禄,他们闹事只是因为张居正有损他们的利益,而那些真正清贫的官员则是真的揭不开锅,最终酿成少部分官员被饿死或者家里人被饿死的情况。虽然最终还是被张居正镇压下来了,但逐渐使国家和张居正与这些官员相形渐远。

张居正死后,这些官员迅速配合皇帝返抵崛起,虽然他们报复了张居正,但也让大明朝迅速的朝完蛋走去。因此从胡椒苏木折俸这一政策看去,当时第一个确实是大局所需,换句话来讲,当时国家不给官员发一年工资,官员难道都辞职?在那个封建年代,十年寒窗苦读,谁愿意真正辞官?哪怕说辞官,也是陈口舌之快。第二个完全是反对张居正和报复张居正,因为张居正太强势,这强势对国家有好处,但高度损害了既得者的利益,所以他们闹事,而且闹得凶,虽然当时被镇压,当张居正一死,这股力量马上就弹回来,我想张太岳当时一定没想到死后会这样。也许是命吧,如果张太岳能够惜命一些,也许结局就完全不一样。

通过历史上的胡椒苏木折俸这事,我们可以看到,朝廷在危难之际还是希望得到官员的理解和支持,朝廷肯定是先怀柔再强势,所以关系不硬,自然就得老老实实,好不容易穿上的官服怎么能轻易脱下呢?从侧面来说,老百姓也应该老老实实遵从国家政策,只有在国家政策方针的带领下,人民生活才能日趋变好!